聯系我們
|
English
|
進入微博
首頁
本所概況
現場傳真
學術動態
學術研究
創新專欄
重大課題
學術資料
考古人物
考古園地
考古論壇
內網入口
機構設置
人員設置
工作要報
科研成果
學術動態
中外交流
研究新論
研究專題
數字圖書館
數字博物館
考古數據庫
影像資料
人物專訪
學者風采
考古隨筆
考古百科
考古花絮
站內搜索:
搜索
學術研究
研究新論
·
新方法、新思路
·
文明探源研究
·
聚落與城市考古
·
科技考古
·
邊疆及中外交流研究
·
其它
研究專題
·
廣西平果縣天文觀測等遺跡現象析疑
·
考古學玉器研究方法
·
史前玉器的尖端科技
·
玉器實驗考古
·
喇家遺址專題
·
陶寺觀象臺遺址研究
·
說陶話彩
·
玉苑簡訊
當前位置:
首頁
學術研究
研究新論
研究新論
新方法、新思路
更多>>
·
關于手工業作坊遺址考古若干問題的思考
·
文化歷史考古的理論反思:中國考古學的視角
·
跳出西方固有模式:華南地區新舊石器過渡文化研究
·
從北宋東京外城的考古發現談北宋時期的營造尺
·
仰韶文化大房子與宴飲傳統:河南偃師灰嘴遺址F1地面和陶器殘留物分析
·
寶馬城金代遺址所見壘脊瓦及其相關問題
·
玉中三玦:耳飾之玦
·
史前三種糧食加工工具
·
由漢式餅食技術傳統的建立看小麥的傳播
·
崧澤文化陶質酒器初探
文明探源研究
更多>>
·
早期復雜社會的興起和衰落——新石器時代晚期(3000BC~2000BC)
·
西城驛——齊家冶金共同體——河西走廊地區早期冶金人群及相關問題初探
·
李新偉:第三個“怪圈”
·
二里頭遺址“1號大墓”學案綜理
·
論早期秦文化的來源與形成
·
論順山集文化
·
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與發展
·
“最初的中國”:考古學證據和推想
·
中國文明起源研究中的 “ 復雜”概念簡析
·
近二十年來中國學術界國家起源研究述評
聚落與城市考古
更多>>
·
靈寶鑄鼎原新石器時代聚落變遷的地貌背景考察
·
遼寧蓋州市青石嶺山城的調查與發掘
·
“中國世紀都城系統”的考古學觀察——以長安城為中心
·
隋唐圜丘三塏形制及燎壇方位探微
·
從原料角度探討中國磨制石器出現及發展的動因
·
陶寺遺址石器工業的性質的分析
·
上承兩漢 下啟隋唐——曹魏都城形制影響深遠
·
盤龍城聚落布局研究
·
長江中游史前城址的聚落結構與社會形態
·
試論周王朝外服諸侯都邑營建制度
科技考古
更多>>
·
2004年殷墟大司空遺址出土人骨線粒體DNA研究報告
·
甘肅玉門火燒溝四壩文化銅器的科學分析及相關問題
·
殷墟銅爵鑄造工藝研究
·
云南西山天子廟遺址出土的動物骨骼遺存研究
·
河南禹州瓦店遺址2007、2009年度植物遺存浮選結果分析
·
東下馮遺址冶鑄遺存研究
·
試論陶器生活遺存所見西漢鐵器手工業作坊的性質——以邰城鑄鐵作坊為案例
·
新疆木壘縣平頂山墓群出土馬骨的DNA研究
·
從陶瓷科技的角度探討張公巷窯的時代
·
穩定同位素分析對史前生業經濟復雜化的啟示:以河南禹州瓦店遺址為例
邊疆及中外交流研究
更多>>
·
后套木嘎新石器時代遺存及相關問題研究
·
吉林大安市尹家窩堡遺址出土的動物骨骼遺存研究
·
公元前一千紀后半中韓交流的考古學探究
·
阿敦喬魯:西天山地區青銅時代遺存新類型
·
吐魯番洋海墓地出土的鉆木取火器研究
·
商都東大井類渦紋飾件與內陸歐亞西部渦紋裝飾元素
·
唐武德二年 賓國貢品考——兼論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原為大明宮瓊林庫皇家寶藏
·
絲綢之路上的中亞玻璃器——兼論中亞玻璃器向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之傳播
·
“醉拂菻”:希臘酒神在中國——西安隋墓出土駝囊外來神話造型藝術研究
·
漢代鑲玉漆棺及相關問題討論
其它
更多>>
·
婦好墓圓雕玉器工藝研究
·
北京延慶葫蘆溝墓地的布局與相關問題
·
再論個舊黑螞井墓地所葬人群的族屬及身份
·
論寨峁梁房址的建造、使用和廢棄
·
對考古學的無限追求和無私奉獻——“商周田野工作坊”系列論文讀后
·
商時期南方地區的青銅器與社會:復雜性與多樣性的例證
·
咬定青山不放松——讀《鞏啟明史前考古文集》有感
·
小議兩種商系繩紋
·
西學中用 與時俱進——陳淳教授訪談錄
·
略論昔雞簋銘文
友情鏈接
版權所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27號(100710) E-mail:
kaogu@cass.org.cn
備案號:
京ICP備05027606
您是第
位訪問者
久免免费视频在线